横纹钝头蛇

Pareas margaritophorus   Jan
   

  199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背鳞平滑无棱。交接器伸达第13枚尾下鳞,深分叉。分叉部分具斜行的褶。末端变形为大小一致的萼片状,近端布以三角状乳头。背面紫褐色,杂以黑白各半的鳞片,彼此缀连成黑色短横斑。
描述依据标本 海南岛五指山2雌,吊罗山3雌,罗蓬、尖峰岭各2雄,榆林2雄
1雌,崖县1幼。共6雄6雌1幼。
形态描述 体型较小。最大个体全长雄性(316+80) mm,雌性(355+75) mm。头较大,与颈区分明显。背面紫褐色,杂以黑白各半的鳞片,彼此相连成黑色短横斑。前额鳞入眶;颊鳞1枚,不入眶;眶前鳞1或2,眶后鳞与眶下鳞愈合为一;颞鳞2+3或3+3,个别为2+4;上唇鳞7,偶有一侧为6者。背鳞通身15行,除一号中央5行具棱外,其余全为平滑鳞片;腹鳞雄蛇(6号)137-152枚,平均144. 3,雌蛇(6号)148-160,平均155. 3;肛鳞完整;尾下鳞双行,雄性(6号)45-50对,平均48.8,雌性(6号)39-45对,平均41.8。
上颔齿每侧5枚,其中一号为6。
文献记载:Smith (1943: 117)记雄蛇半阴茎伸达第13枚尾下鳞。饶定齐、杨大同(1992: 141)记半阴茎伸达第13-14尾下鳞。

大小
生物学

生活于低海拔地区(海南三亚)或山区(海南五指山)。吃陆栖软体动物。采自海南岛榆林标本怀卵5枚。
垂直分布:沿海低地(海南三亚)-800 m(海南乐东尖峰岭)。

生境信息

生活于低海拔地区(海南三亚)或山区(海南五指山)。吃陆栖软体动物。采自海南岛榆林标本怀卵5枚。

海拔范围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